视频中国  >  

甘肃:黄土孕育而生的西北之魂

发布时间:2022-12-02 17:32:37 | 来源:欧亚科学院中国云计算中心优秀文化研究院 | 作者: | 责任编辑:艾瑞尔

甘肃两当·历史遗迹

一、登真洞

登真洞位于两当县城东南的灵官峡白皮松自然保护区内。出两当县城15公里就来到了著名作家杜鹏程笔下的灵官峡。


灵官峡东西贯通整个公园,峡中高峰耸峙,溪流沉割,云蒸霞蔚,松涛啸风,全区景色宜人,十分独特,代表景观有“镜峰捧日”、“张果老登真洞”、“故道松涛”、“仙山”等,还有全国乃至世界面积最大的天然白皮松4万多亩,灵官峡森林公园已列为国家级白皮松保护区和省级森林公园。

 

二、两当兵变纪念馆

两当兵变旧址位于甘肃省陇南市两当县老南街16号,是两当兵变的指挥地,原为一进三院,现存二进院建筑格局,据考证为清代道光四年(1824年)民居建筑,共有建筑面积586.31㎡,总占地面积1439.65㎡。


现有房屋7座32间,前院为1932年4月初两当兵变时二连官兵驻地,庆宁堂为习仲勋等领导人的办公用房,后院为绣花楼。 1932年,由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甘肃领导发动的最早的一次武装起义“两当兵变”就发生在这里。

 

三、云屏三峡

云屏三峡,位于甘肃省陇南市两当县云屏乡,是国家4A景区,属深山林区。因有“土地峡”、“观音峡”、“西沟峡”三段峡谷,故称“云屏三峡”。


景区自然风景秀丽多姿、峰奇石异、绝壁千仞、枯松倒挂、飞瀑湍流、山秀水清。有诗赞曰:“黑水城,四道门,通巴蜀,噤秦陇”。

 

甘肃两当·非遗技艺

一、两当号子

“两当号子”是两当民歌中的一个独特种类,自古拥有“陇南乐府”的称号。主要流行于嘉陵江以南深山林区的站儿巷镇、云屏乡、泰山乡、广金等乡镇,是人们传递情感抒发胸臆的一种方式。


“两当号子”曲调优美高亢,音域宽广,节奏明快,粗犷而极富变化,有原始遗风。从古到今一直是当地群众喜闻乐见、自娱自乐的艺术表现形式,两当号子的曲调主要有羽、徵、商三种调式,不同的曲调表达不同的情感。曲体结构流行的有一段体、两段体和三段体,其旋律幅度跳跃较大,演唱时的表现力丰富而又强烈。

 

二、花儿

花儿发源于甘肃临夏,由于流行的地区不同,因此形成不同的流派和艺术风格,六盘山花儿就是其中的一种。

 

流行于固原地区的花儿主要有两类:河州花儿和山花儿(俗称干花儿)。河州花儿委婉动听,基本调式和旋律有数十种,变体甚多。形式上有慢调和快调,慢调多为4/4或6/8拍,唱起来高亢、悠长,曲首曲间和句间多用衬句拖腔,旋律起伏大,上行多用四度调进,高音区多用假声;快调多为2/4或3/8拍,相对紧凑短小。

河州花儿多为五声徵调,在文学上自成体系。一般每首词由四句组成,前两句常用比兴,后两句切题。字数上单双交错,奇偶相间,不像一般民歌那么规整,故更加自由畅快。但是,固原多唱山花儿。山花儿在旋律上起伏较小,较多地应用五声羽调和角调,衬词衬句使用较少,段尾或句末用上滑音。在文学上除具有河州花儿的一些特征外,还派生出一些变体,有时也采用信天游或一般民谣体。演唱形式有自唱式和问答式,曲目无令之称,属抒情短歌。

 

三、甘南藏戏

甘南藏戏藏语称“南木特”、即“传记”之意。又因在拉卜楞寺首次演出,故又称“拉卜楞藏戏”。


甘南藏戏诞生于甘南藏族自治州,是从藏族民间舞蹈、民歌、僧歌演变而来的。藏戏在甘南普遍流行开来,并传至四川的甘孜、阿坝一带以及青海黄南自治州等方言区。

 

四、甘肃皮影 

甘肃皮影是国内较早成型的皮影戏之一,又称“影子戏”,是一种“借灯显影,配声以演故事”的地方传统戏剧形式,它主要受陕西皮影的影响,但是又结合了本地的传统民俗与音乐。


甘肃民间影子戏主要集中在陇东、陇西、陇南三地,三地音乐唱腔不同,各具特色,其中陇东环县的音乐唱腔属于道情系列,源自道家的音乐,其特点是以唱为主,以说为辅,高亢激扬,陇南西的唱腔是一种接近道情风格的地方民间音乐,俗称“灯调”,后来,通称“影子腔”,陇西通渭的音乐唱腔是道情、秦腔,还有皮影小调“三下锅”。


 


http://images.china.cn/site1000/2022-12/02/b3bf6f0c-aa4b-4898-9e94-79d9c8d9b31e.jpg

客户端中查看

手机中查看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