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尤溪·历史遗迹
一、郑氏大厝
郑氏大厝,即玉井坊,位于尤溪县西滨镇厚丰村,距县城50公里,系清乾隆贡生郑孔时,始建于清乾隆末至嘉庆中期(始建于1790年),历时十余年竣工。
建筑为歇山顶石木结构,坐北朝南,是一座三进式院落,风格豪华壮观。主体建筑由正厝、横厝和左右壁舍所组成,占地面积4485平方米,一层建筑面积2800平方米,二、三层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共有108个房间。正厝三层,高达12.4米,均用硕大口径杉木柱子支撑。整个建筑布局合理,结构严谨,保存的十分完整。
二、茂荆堡
茂荆堡,也称为漈宅厝,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台溪乡盖竹村。
始建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坐东向西,平面呈前方后圆,前低后高,依山构建,占地面积2600平方米,建筑面积6500多平方米。
由堡前小桥、小道、水田、高台阶、堡门、前楼、厢房及阁楼、正堂、文武斋堂、护厝、后花台、粮仓、牲口栏、厕所、碾坊、跑马道、逃生暗道等组成。正堂面阔五间,进深七柱,穿斗式木构架,悬山顶。茂荆堡是尤溪县保存较为完好,也是最为壮观的一座土堡。
三、书京土堡
书京土堡建于清朝道光30年(公元1850年),至今已有160多年历史,现存清光绪年间土堡两座,一座叫光裕堡,由前楼、天井、厢房、主堂、护厝、碉式角楼、阶梯跑马道等组成,占地面积2600平方米,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依山势分四级台基构建,前后落差近45米,四周的围墙高达6米,厚2.4米;另一座叫瑞庆堡,占地2500平方米,建筑面积2300平方米。
土堡整体形成围廊式建筑格调,具有防盗安居等功能。远远望去,一幅钟灵毓秀的山水画卷瞬间向人们徐徐展开。
福建尤溪·非遗技艺
一、尤溪坂面老酒酿造工艺
尤溪坂面老酒具有悠久历史,可上溯至唐朝天宝(公元742年)年间,又名坂面红酒,闻名遐迩,为人称道。
老酒酿造原料以晚稻优质糯米主要原料,采用老曲发酵,蓬莱山泉水配制酿造而成。
二、蕨粉贡丸制作技艺
八字桥下佘村蕨粉贡丸制作技艺有600多年历史。
采用深山挖掘出的蕨根,将其磨成粉墨,经过一系列极为复杂的制作工艺研制而成,具有补五脏之不足,舒筋络,清热解毒等功效。
三、桂峰黄酒酿造技艺
尤溪桂峰黄酒酿造技艺是蔡氏祖传,距今已有700多年历史,是为数不多的运用传统工具,纯正手工酿造的佳酿美酒。
一般在每年冬至时节酿造,需经过蒸米、发酵、榨酒、温酒、封坛等多道工序,老酒口味自然甘甜,清醇爽口,色泽橘黄澄亮。
四、古法压榨山茶籽油
尤溪盛产茶籽,民间压榨茶籽油历史悠久。榨油的机械主要是一根榨木,另有一根撞木,用以撞击榨油。
榨油时,将茶籽晒干碾碎后蒸熟,取出用稻草包裹成一块块的茶饼,饼外圏铁箍。包裹时趁热疾速裹好,出油才多。
五、福建南音
南音有“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之称,发源于福建泉州,用闽南语演唱,是中国历史悠久的汉族音乐。两汉、晋、唐、两宋等朝代的中原移民把音乐文化带入以泉州为中心的闽南地区,并与当地民间音乐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原古乐遗韵的文化表现形式。
南音起源于唐,形成在宋,南音的唱法保留了唐以前传统古老的民族唱法,其唱、奏者的二度创作极富随意性,而南管的演奏上也保持在唐宋时期的特色。其音乐主要由“指”“谱”“曲”三大类组成,是中国古代音乐体系比较丰富、完整的一个大乐种。“南乐”乃就流传地域而言,“弦管”指南管音乐以丝竹箫弦为主要演奏乐器,古代大多称“弦管”;“郎君乐”“郎君唱”指的是南管乐者祀奉孟府郎君为乐神。还有称“锦曲”“五音”等。
六、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
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福建省晋江市、宁德市蕉城区地方传统手工技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
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以樟木、松木、杉木为主要材料,采用榫接、艌缝等核心技艺,使船体结构牢固,舱与舱之间互相独立,形成密封不透水的结构形式,在“师傅头”(闽南地区对主持造船工匠的尊称)指挥下,由众多工匠密切配合完成。
七、厦门漆线雕
厦门漆线雕不同于泉州漆线雕。厦门漆线雕线条更精细,做工更繁杂。比如龙,不管是龙头,还是龙身,和泉州流派的漆线雕都有极大的不同,耗费的时间和心力都更多得。
漆线雕是中国漆艺文化宝库中的艺术瑰宝之一,源于泉州,是闽南地区的传统工艺 。自唐代彩塑兴盛以来,漆线雕便被应用于佛像装饰。漆线雕做工精细雅致,形象逼真生动,风格古朴庄重,画面栩栩如生,堪称艺苑奇葩,中国一绝。漆线雕是福建泉州历史悠久、独具特色的民间手工艺精品,可考的有1400多年的历史。而后在闽南流传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