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莱州·历史遗迹
一、大基山北朝摩崖刻石
大基山海拔478米,自山谷至山顶分布历代摩崖刻石24处。
△摩崖刻石
北魏光州刺史、著名书法家郑道昭于公元512年在此山留下宝贵题刻12处,均刻在山内险峻的摩崖之上,主要刻石有《登大基山诗》、《中明之坛》等,同云峰山郑道昭刻石成一体,同为国际书法旅游专线,每年接待日本书法团体约600人次,1998年被国务院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神仙洞石窟造像
神仙洞石窟造像位于莱州市柞村镇大台头村北寒同山之阳。洞窟开凿于山阳半山腰巨大崖壁上,有道人修砌的小路蜿蜒可达。此地环境幽静,风光秀丽,尤其深秋时节,枫树红叶,层林尽染,与古老的道家石窟,交相辉映,成为莱州最著名的人文景观之一。
△神仙洞石窟造像
其西相连的云峰山与其北所依的大基山,为著名的北朝“云峰刻石”。大基山与寒同山同为金元时期全真教道士活动的场所,全真道教的活动在此世代相袭,一直延续到近代。“寒同仙洞”曾是著名的“掖县八景”之一。
三、毛纪墓
毛纪为莱州籍人士,明代官至内阁大学士,首辅宰相。据记载,毛纪在朝为官清廉,颇有政绩。毛纪告老还乡后留下很多民间传说,吕剧《姊妹易嫁》的主人公毛纪经上演宣传,在齐鲁大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毛纪墓石兽
毛纪死后葬于莱州城西西山张村旁的山岗之上,陵园当初规模宏大,至今仍留有石兽、石马,皇帝谕祭石碑等。1994年曾由民间筹资进行过修复,虽不似当初规模,但也是莱州市重要景点之一。
山东莱州·非遗技艺
一、麻渠大糖制作技艺
麻渠大糖,胶东半岛海港城市莱州独有的甜食,产在平里店镇麻渠村,因地得名。据史料考证,麻渠大糖最早出现在500年前,代代手工相传,是麻渠人冬闲时节主要的生活来源。
△麻渠大糖
△制作麻渠大糖
如今,麻渠村的大糖手工作坊里,依然还在沿用最传统的制糖工艺。因为纯天然,制作工艺考究,2011年麻渠大糖制作技艺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糖的制作工艺正式造册并被保留了下来,这一甜食也成为海鲜名城莱州市的又一张风俗文化名片。
二、莱州古帆船制作技艺
莱州湾瓜拉子(古帆船)是人类没有进入机械化时代的漫长历史时期,沿海渔民为生计进行捕捞、运输等劳作之载具,是历史、文化的延续,体现了古人的聪明才智。该船型由于建造结构合理,抗风能力强,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得到莱州湾及附近沿海渔民的广泛使用。
△ 莱州古帆船制作
△ 莱州古帆船
古帆船共由34个部分,两百多块木板组成。长约1.15米,宽0.4米,高1.15米,船上所有部件均按照实船的结构制作而成。这是老一辈的历史,老一辈渔民在海上生活,积攒了多年沉淀下来的船型,将我们沿海渔民聪明才智展现得淋漓尽致。
三、莱州毛笔制作工艺
莱州毛笔是掖县的传统工艺产品,已有近四百年的历史,曾是当地四大贡品之一,清康熙年间,掖县就有制笔作坊,从事专业生产。
莱州毛笔从选料到制成,经过选、配、垫、梳、圆、修、捋等120多道工序,主要包括择料、水盆(分配料、提材、脱脂、梳理、顺齐、清洗、圆头、扎头等)、修笔、刻字、包装五个大的工序,工序中又以水盆和修笔最为复杂。
毛笔的笔头选用东北优质大黄狼尾毛为主料,配以适量香狸尾毛、免须、獾针、貉子胸毛、羊毛、鸡毛等细尾毛,经过百余道工序,手工精制而成。
四、莱州面塑
莱州面塑是一种山东省莱州市的传统民间工艺和特产。
△ 莱州面塑
莱州面塑俗称面花、捏面人,是利用莱州独特的原料资源优质小麦粉,采用传统手工工艺制作的集观赏和实用于一体的传统工艺品,在莱州具有悠久历史。有新婚喜庆、婴儿满月、长寿百岁、上梁大吉、逢年过节等5大类100多个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