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 | 中国3分钟

第八集    青城好人魏刚:做公益是不承诺

“今天去清水河高中和红旗小学。答应孩子们要来,想给孩子们送点鼓励,带点自信,更重要是让孩子们知道还有人在想念着他们。”

魏刚,内蒙古铁道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党委办公室主任,但工作之外,人们都亲切地称呼他“魏老师”。不仅因为他是老师出身,也因为多年来,他一直在做主要面向青少年的志愿服务。

这是他第十几次带着自己和社会人士的爱心捐款走进清水河高中。从物质到精神,魏老师践行着自己朴素的“真诚、真实、真心”的志愿服务理念。

学生谢珍说:“自己快到期末考试的时候,就很累很累,然后有点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想起这些事情和魏老师来,就特别有信心。我的梦想是考上中国人民大学。”

清水河高中旁边就是红旗小学。几年前,魏刚想办法筹钱给学校建了图书室,配置了电脑,还把原来破旧的上课钟换成了音乐铃。有了书和音乐,红旗小学的孩子们就有了更多笑容。有时即使没有筹到捐款或物品,魏刚也会来看看孩子们,他说那是他的牵挂。

魏刚给我们讲了他第一次去乡村小学做公益活动时的故事:“那是北堡乡口子上村,我到那儿以后突然发现,那些孩子穿的衣服那么脏,那些校舍里有窗户没门,有电线没灯,而那些孩子们的目光里真的是懵懂的,对于外来者他们是那样的胆怯。在我走的时候,有一个小孩用一张皱巴巴的纸,包了一个圆圆的东西塞给我,然后就跑走了。当我上了汽车之后,我打开那张纸,很多人是想不到的,有人说是苹果,(其实)是土豆。因为乡村里这样一个孩子,他心目中最好的是个土豆啊!”土豆的故事激励了魏刚,在他心里永远扎下了一个公益的种子。

当然,做公益的最初,是困难而孤独的。魏刚前些年经常是孤独地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很多人不理解,包括我的儿子、我的妻子。曾经我带别人家(孩子)去公园看动物。我儿子就跑回来说,爸爸,你为什么带他去啊?我当时内心还是有愧疚的,应该把我儿子也带上。但是一带上我儿子,我跟这个‘儿子’交流就会出问题。所以说刚开始是很孤独地做公益。”“但是随着时间的增长,我的家人支持了,我的儿子支持了。包括我身边的人都说,魏老师做一件事真不容易,好几年了,还做吗?做!所以就形成了现在这个规模。”

因为有心理学方面的知识,2004年,魏刚开通了一条青少年心理咨询热线,尾号5176,是取数字的中文谐音“我的新(心)路”。

这个少年让我们叫他“时间”,时间这样形容魏刚:“第一次见到魏老师的时候,我一直在说自己的不幸,他一直在聆听。后来在聆听者的这个角色上又加了一层,像是一个心灵导师。心里面有时候会有不愉快,就会去找魏老师聊一下,基本上就烟消云散了。”

十四年来,魏刚接了约四万个电话,接触了几千个孩子,三十八个有轻生意念或行为的青少年得到了救助。一个电话对应的就是一个无助的家庭。

魏刚说:“我曾经帮助了一个蒙古族的男孩。当我看到他的时候,他坐在窗台上,窗户都打开了。实际上我看到他的时候呢,我就一下子就冲过去,就把他抱下来了。当我抱住他的时候,我突然发现,我也不能动了,因为太猛了,因为我都是恐惧的。自从这件事发生之后,我突然发现我还能救人。尽管我不强大,不魁梧。”

如今,魏刚和他带领的公益组织“紫丁香之爱”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志愿服务的范围也扩展到更多方面。今天,魏刚又走进了一个他常常来的地方——内蒙古自治区第一女子监狱。为服刑人员进行心理辅导。

“在这里的女性,她会有强大的压力,她对生命、对爱、对家乡的渴望,我们有时候理解不了,非常强烈。我和教官身份不一样,如果是教官找她,她就很紧张,但是她会把我当成一个老师、一个兄弟,通过咨询,她突然发现‘我还可以这样地思考,我可以这样地活’。所以,就活下去了。”

魏刚的公益行程总是很满,脚步总是很急,语速总是很快。他总希望自己还可以挤出多一点,再多一点的时间和能量。魏刚说,做公益就是初心,公益不承诺,公益只是去做。“老想去承诺的时候,往往完不成,反而给自己带来很多的内疚,还给被帮助的人带来很多焦虑。做好事不能急功近利。”

在跟着魏刚采访的几天中,还有很多志愿服务的画面我们没有进行拍摄。因为魏老师说,多给孩子们一点空间,他只想私下跟他们聊聊,做他们值得信赖的朋友。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