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 | 中国3分钟

第一集    马头琴:与世界新的对话

“从日出方向过来的/以草为食的你/血肉之躯的我/我撇开你怎能行动/你离开我如何生存。”

在蒙古族文化中,马与人是亲密的伙伴、家人、战友。蒙古族人把马头刻在他们最心爱的乐器上,称之为“马头琴”。

乌审马头琴交响乐团曾登台国家大剧院,舞台上的马头琴交响气势磅礴,而在人烟稀少的草原上,马头琴曲就是一个牧民与整个世界的对话。它的音色深厚、遥远,那么地能说故事。

马头琴古老而神圣,但与此同时,它从没有停止过创新。乌审旗民间文艺家协会会长哈斯朝格图向我们介绍:“从羊肚蒙制,到羊皮蒙制,再到蟒皮蒙制,马头琴的制作已经有了三个质的飞跃。后来齐·宝力高老师和达日玛老师又把这个改造成木板马头琴。上世纪60年代,毛泽东主席提出‘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指示和号召,三弦马头琴就是当时的产物,使用的钢丝弦也比较接近提琴。”

如今的马头琴制作已经大量地使用机械,但是最为精美的部分依然要靠手工打造。机器与工匠结合出新的美。现代化的手段增加了马头琴的产量,也拓宽了销路。沙漠腹地的工坊里生产的马头琴,可以通过互联网,远销到北京、上海,甚至海外。

如今,演奏马头琴的技艺已经不再只靠家族里的代代相授,学校里也开设了相关的课程。学习马头琴的人越来越多,其中,有蒙古族,也有汉族;有老人,也有孩童;有人来自草原,也有人生活在城镇。

从古至今,马头琴的变迁同步着内蒙古的变迁。马头琴在蒙古族人民生活中的涵义在变,但琴声里藏着的民族精魂不变;同飞驰的骏马一样,马头琴和草原人民向前的脚步也将永不止歇。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